2016年2月,我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有262个市县,黄陂区因卓有成效的旅游发展而成为其中之一,这是武汉唯一入选。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原则上为2-3年时间。创建的主要指标包括:旅游业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新增就业贡献率20%、实施“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厕所建设达标、旅游数据中心建成。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黄陂区创建工作全面快速推进,顺利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阶段任务。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进行了公示。9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文,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武汉市黄陂区”荣耀在列。 近年来,黄陂区狠抓全域旅游,大格局谋划,大手笔投入,推动旅游产业全景化打造、全业态融合、全领域覆盖,正在以“木兰”为主线,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和国家全域旅游标杆示范区。
黄陂区打造了全市最长的绿色旅游景观道和美丽乡村景观带,投资新建了全市首个区级旅游集散中心。“厕所革命”成为全国标杆,A级旅游厕所数量目前增至158个。黄陂目前已建成全省最标准、最完善、最全面的旅游交通导引系统,落实推进五大“智慧旅游工程”。
自2017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投入近1亿元的高速通行费补贴,率先对往返汉口与黄陂间的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还专门开通了292、295等多条经高速直达黄陂的便民公交及景区直通车等。2018年开始为来黄陂旅游的游客购买意外险、开放武汉旅游一卡通。
将生态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双创结合”,全力保障旅游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和园林景观提升,城乡面貌洁绿亮美,湿地景观成为省市郊野景观提升样板。“绿满黄陂”行动新增绿地面积18平方公里,形成了由绿道、水系串联的风景如画的滠水生态旅游带。
坐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紧挨长江航线和五条国道、八条高速、两条武汉轨道交通经过辖域的便捷交通。同时,黄陂区投资100亿元升级改造130公里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交通大环线,基本形成15分钟到达一个景区、2小时串联所有景区的“15+2”旅游交通圈。
成功举办了木兰文化旅游节、木兰云雾山杜鹃节、木兰草原风筝节、“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黄陂全国热气球精英赛丰富多彩节庆活动,有力地提升了黄陂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整合新媒体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官网APP等渠道推介黄陂全域旅游。
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黄陂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监管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月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副厅长李开寿率机关处室负责人调研我区全域旅游工作,对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区委书记曾晟、区人民政府区长何建文、区政协主席陈世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熊定萍、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杨耀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立群、区政协副主席汪丽珍等陪同调研,市文化和旅游局、区文化和旅游局与相关街道负责人参加调研。
查看详情>>黄陂是木兰故里,风景秀丽。随着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大手笔创建,黄陂区的区域价值大幅度提升,在大区向强区跨越、郊区向新城转型、老区向景区升级的道路上坚实迈进。 [详情]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黄陂旅游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的背后,是黄陂人踏实努力的结果。 [详情]
“五一”小长假期间,黄陂区共接待游客110.0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8%和22.81%。黄陂节日旅游市场运行平稳,旅游环境秩序良好,文明旅游风气浓厚,得到游客和媒体的高度赞誉。 [详情]
国庆黄金周武汉黄陂共接待游客195.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7.6%。据综合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是黄陂建区以来最高纪录。 [详情]
国家旅游局将黄陂区确定为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这也意味着该区2261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将被精心打造成风景。全域旅游惠民生。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0万余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黄陂,正在成为全域旅游扶贫致富的样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