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6年2月,我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有262个市县,黄陂区因卓有成效的旅游发展而成为其中之一,这是武汉唯一入选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原则上为2-3年时间。创建的主要指标包括:旅游业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新增就业贡献率20%、实施“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厕所建设达标、旅游数据中心建成。

黄陂区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黄陂区创建工作全面快速推进,顺利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阶段任务。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进行了公示。9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文,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武汉市黄陂区”荣耀在列。 近年来,黄陂区狠抓全域旅游,大格局谋划,大手笔投入,推动旅游产业全景化打造、全业态融合、全领域覆盖,正在以“木兰”为主线,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和国家全域旅游标杆示范区。

  • 五主模式
  • 支柱产业
  • 转型升级
  • 政策支持
  • 产业融合
  • 文旅融合
  • 全民共享

    五主模式

    黄陂推行党政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品牌主打的“五主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并编制《黄陂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规划用“全域大旅游”理念,加快构建黄陂“一城一环二轴四区八业态”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支柱产业

    黄陂区把全域旅游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推动旅游产业全景化打造、全业态融合、全领域覆盖,结合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心性笃定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转型升级

    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游线、休闲农业游线、精品赏花游线、红色教育游线、特色研学游线、健康养生游线、工业旅游游线、商业购物游线、美食游线、“木兰寻根之旅”游线等,让遍布全区的分散景点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政策支持

    黄陂区出台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在资金、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景区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先后投入近100亿元,全方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立10亿元的旅游发展基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等。

    产业融合

    近年来,黄陂发挥“旅游+”的整合带动功能,大力发展“旅游+工业”、“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旅游+康养”、“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美丽乡村”,形成特色化、多样化、全域化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成为黄陂绿色崛起的重要动能。

    文旅融合

    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挖掘黄陂历史文化内涵。相继开展了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盘龙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工作。挖掘开发“木兰寻根之旅”系列产品,做“存古、复古、创古”的文章,赋予景点文化元素。

    全民共享

    黄陂区带动了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景区周边50多个村从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区最富裕的山村,带动1.5万人脱贫。积极引导市民、能人、企业回乡返乡,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厕所革命”成为全国标杆

黄陂区打造了全市最长的绿色旅游景观道和美丽乡村景观带,投资新建了全市首个区级旅游集散中心。“厕所革命”成为全国标杆,A级旅游厕所数量目前增至158个。黄陂目前已建成全省最标准、最完善、最全面的旅游交通导引系统,落实推进五大“智慧旅游工程”。

旅游惠民工程引游客点赞

自2017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投入近1亿元的高速通行费补贴,率先对往返汉口与黄陂间的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还专门开通了292、295等多条经高速直达黄陂的便民公交及景区直通车等。2018年开始为来黄陂旅游的游客购买意外险、开放武汉旅游一卡通。

“绿满黄陂”彰显生机活力

将生态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双创结合”,全力保障旅游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和园林景观提升,城乡面貌洁绿亮美,湿地景观成为省市郊野景观提升样板。“绿满黄陂”行动新增绿地面积18平方公里,形成了由绿道、水系串联的风景如画的滠水生态旅游带。

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建设

坐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紧挨长江航线和五条国道、八条高速、两条武汉轨道交通经过辖域的便捷交通。同时,黄陂区投资100亿元升级改造130公里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交通大环线,基本形成15分钟到达一个景区、2小时串联所有景区的“15+2”旅游交通圈。

推介“好山好水好黄陂”

成功举办了木兰文化旅游节、木兰云雾山杜鹃节、木兰草原风筝节、“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黄陂全国热气球精英赛丰富多彩节庆活动,有力地提升了黄陂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整合新媒体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官网APP等渠道推介黄陂全域旅游。

主动完善旅游治理机制

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黄陂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监管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调研黄陂全域旅游

3月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副厅长李开寿率机关处室负责人调研我区全域旅游工作,对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区委书记曾晟、区人民政府区长何建文、区政协主席陈世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熊定萍、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杨耀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立群、区政协副主席汪丽珍等陪同调研,市文化和旅游局、区文化和旅游局与相关街道负责人参加调研。

查看详情>>
21
黄陂陆续开园景区达 21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7家。 黄陂高质量、高品位的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区县 名列第一。
2400
2017年,黄陂区接待游客 2085.8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 104.3亿元。
2018年,黄陂区接待游客突破 24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 143.1亿元。
5th
2018年,《中国旅游影响力调查2018》权威发布湖北最具影响力10大景区的排行榜,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位居前五。
1st
全区已建成各类宾馆酒店 63家,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 4家,还建成休闲特色集镇 6个、休闲专业村 58个、休闲山庄 168家、星级农家乐 1008家,其中有最高等级的五星级农家乐 11家,位列 全省第一。
top10
在2016年全国旅游厕所现场工作会上,国家旅游部门充分肯定了黄陂“厕所革命”成果,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被评为“旅游厕所革命最佳景区”,荣获 “中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 2017年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建好管好 厕所革命从景区到农村》为题详细报道了黄陂区推进“厕所革命”的成功经验。
木兰山景区是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陂区前川街道城北,被明代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木兰山是花木兰故里、木兰文化之源,山上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镌刻着木兰文化的烙印。
木兰天池是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陂区北部的石门山,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连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
木兰草原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聂家岗,融草原风情观光、户外拓展、水上游乐、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5A级景区。
云雾山为国家5A级景区,享有“西陵胜地、楚北名区、陂西陲障、汉地祖山”的美誉。云雾山是全国著名的杜鹃花研究基地,云雾山杜鹃花节颇受关注。
木兰清凉寨景区位于蔡店街道西北部,国家4A级景区。樱花、映山红、油菜花、茶花花花飘香。深秋形成艳丽的秋季红叶景观。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近百株,是武汉市境内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银杏群。
锦里沟位于黄陂区北部蔡店街道境内,为国家4A级景区。锦里沟由环湖风情体验区、峡谷游览区和寨王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是武汉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
姚家山位于黄陂区蔡店街西北部姚家山村境内,国家4A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特色鲜明。是抗战时期新五师司政机关所在地,享有“武汉抗战第一村”的殊荣。
木兰花乡位于黄陂美丽乡村姚集葛家湾,国家4A级景区,依托木兰生态旅游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以美丽乡村葛家湾为根源,深度结合民俗文化与自然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武汉乡村游示范景区。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大美黄陂

返回顶部